化工20222101党、团支部参观“两弹一星”纪念馆——走近功勋科学家与老一辈革命先烈

  • 文/侯颖 图/于海洋
  • 日期:2022-10-31
  • 180

  10月16日,化工20222101党支部与团支部开展10月份活动。这次活动组织班内党员、团员同志集体参观雁栖湖校区内两弹一星纪念馆。党支书与团支书做了事先准备,保证活动有序如常进行。

  “两弹一星”纪念馆位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内,1958年11月,为承担“两弹一星”的相关任务,中国科学院在怀柔建立试验基地,由力学所二部和化学所二部组成。1960年10月正式进驻,1963年完成设施建设和人员配置。力学所建立了发动机试验室,化学所建立高能燃料扩大试验室、耐高温材料及放射化学实验室。1966年后,怀柔基地的力学所二部和化学所二部先后划归国防部门。1974年以后,中国科学院陆续收回基地设施。为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,缅怀参与其中并做出杰出贡献的老一辈科学院人,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2013年9月3日做出批示:将怀柔火箭发射试验基地“建成‘两弹一星’早期科研成果展览馆,保持这里的原貌,作为我们科学院的历史、贡献的传承”。

  展区占地面积160亩(其中,展馆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,展陈面积1242平方米),包含3个展厅(中国科学院与“两弹一星”事业展、中国科学院“两弹一星”历史人物展、中国科学院早期学科历史展)、3处机械展区、1处功勋人物展区和空气中爆炸激波实验场遗址。1958年5月,毛泽东主席提出“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”。中国科学院于1958年、1964年两次组织人造卫星上马,成立卫星设计院、组建地面测控台站网、建设卫星总装厂、论证卫星方案、部署有关科研项目。1970年4月24日,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。在“两弹一星”研制过程中,中国科学院有17000余人参加了“两弹一星”相关的工作。他们在中央统一部署下,协同作战,艰苦拼搏,克服种种困难,为“两弹一星”事业的成功,做出了卓越贡献。在国家表彰的23位“两弹一星”功勋奖章获得者中,有17位曾在中国科学院工作。

  人员到齐之后,我们首先随着讲解员来到空气中爆炸激波实验场遗址,沿路可以看到当时的推土机,库房,水槽。中间有一列对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的题词书法展,挺拔有力的字体将功勋科学家的功绩与品质娓娓道来。同志们耐心听讲解员阐释,驻足良久。接下来爬了很长一段路,碰到了生机勃勃的羊群,大片的山楂树和山楂果。秋高气爽,微风轻拂,这个时段是户外郊游的好时机,同志们兴高采烈,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。我们到达展厅之后,分两拨先后进入中国科学院与“两弹一星”事业展和中国科学院“两弹一星”历史人物展。事业展里展览了原子弹,导弹,氢弹,人造卫星的发展改进过程。革命先烈的身影出现在许多照片里,革命前辈心系祖国发展,关注科学前沿,与科学家们其乐融融,共同面对在独立发展两弹一星上遇到的困难。从展览的照片与实物中,我们仿佛看到了科学家们从创立工作组到发展为研究所的漫漫长路,看到了科学家们日夜不停歇忙碌又坚定地生活景象。他们放弃名利与舒适环境,走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,毫无怨言。他们给科研工作者树立榜样,坚定我们一往无前的脚步。

  历史人物展讲述了中国科学院17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事迹,讲解员说到动情处小声抽泣,他们不仅做出了不朽的成就,还有闪闪发光的人性光辉。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核技术和空间技术,也因此成为了真正意义上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。这次参观,我们深入了解靠近功勋科学家与老一辈革命先烈。他们会像光一样,永远温暖我们,照亮我们在新时代党员青年学者的前行路。“国有疑难可问谁?强国一代有我在”,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学子们在新时代对“两弹一星”精神的回应。中国科学院与“两弹一星”纪念馆将秉承基地新的使命,在弘扬“两弹一星”精神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的道路上继续前行。